痛经是指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的难以忍受的下腹疼痛、坠胀、腰酸或其他不适,有时疼痛呈痉挛性阵发性加重,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。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,继发性痛经两种。
哪些因素与原发性痛经有关呢?
精神因素
精神过于紧张,缺乏月经生理知识,对月经恐惧、焦虑的女性容易发生痛经。
年龄因素
痛经在月经初潮头几个月里并不多,随着年龄增加受影响人数迅速增加,16-18岁人群中痛经比例最高,30-35岁后又逐渐减少。
体质因素
体质较弱、贫血、母亲有痛经史、月经和白带异常等的女性容易发生痛经,有些平时无痛经的女性,当机体健康状况下降或疲劳时,就有可能发生痛经。
饮食因素
膳食不平衡、营养缺乏、鱼和蛋类及水果摄取少,易发生月经异常与痛经。经期吃生冷食物与痛经有直接关系。
生活因素
经期参加不适宜运动(如会增加腹内压的仰卧起坐)、经期冷水洗漱、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导致痛经的发生,适当的运动(快走、慢跑等)和充足的睡眠则可缓解其痛经的症状。
如何应对痛经?
痛经按疼痛程度可分为轻度、中度、重度。轻度痛经不影响正常的学习、生活,中度及重度需要药物治疗,一般可按下列原则处理:
加强月经基本知识的学习,消除对月经的恐惧心理,重视心理调节,减轻思想负担,放下思想包袱。
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均衡,增强体质,注意劳逸结合,防止过度疲劳。在经期保证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可以缓解痛经。
注意经期卫生,增强经期自我保健意识,经期和经期前不吃生冷、酸辣、刺激性食物,保持排便通畅。月经期间最好多吃一些热的东西,这样可以促进血管扩张,促进血液的流畅,所以“多喝热水”并不是一句空话,喝热水、红糖水等确实具有非常不错的缓解痛经的效果。
轻度痛经应卧床休息,并于下腹部放热水袋或热敷,使子宫肌肉松弛。
重度痛经从月经来潮期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