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道发生瘙痒时,反复去清洗是非常不正确的。
阴道瘙痒一般来说分两种情况,一是有炎症,二是女性自身功能下降。
当发生炎症时,因病原菌或分泌物的刺激,会造成局部瘙痒,对感染来说,清洗并没有效果,无法治愈疾病。正确的做法是到医院去做相应的检查,确认疾病的种类,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而自己擅自冲洗,有可能把自身的抵抗力弄的更糟糕,而加重病情。
“痒”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外阴皮炎或者营养不良,甚至是子宫萎缩,无论是哪种情况,都不是通过“洗”能解决的。如果是皮炎,一般刚洗的时候会感觉“舒服”,但是多次清洗却会导致皮肤更加干燥,会加重“痒”的感觉。再如一些老年人,其阴道、外阴的功能下降后,皮脂腺分泌就减少了,会发生局部有瘙痒,这时去清洗私处,将会进入干痒难耐的恶性循环。
另外清洗还有可能对阴道自身的免疫力有损害作用,因为阴道呈弱酸性本身就有自净功能,里面有正常菌群驻扎,比如乳酸菌,可以抵抗外来病原菌入侵。而反复的清洗会改变其环境,削弱阴道自身功能。尤其是阴道内部的清洗破坏性很大,所以无论是清洗内阴还是外阴,反复冲洗都不提倡。
还要注意的是,如果偶尔“痒”,几天就恢复的,那就是没有问题,是短暂的,生理性的,无需处理,而长期的“痒”,甚至痒的睡不着的,那就应该重视。
延伸阅读:
正常情况下阴道呈弱酸性:
ph≤4.5,多为3.8-4.4,这种环境可抑制其他病原体生长,称为阴道自净作用。
阴道内正常菌群分布:
乳杆菌、类杆菌、表皮葡萄球菌、棒状杆菌、大肠埃希氏菌、链球菌、白假丝酵母菌。
各菌群之间的比例一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,而在某些情况下,比如滥用广谱抗生素,很有可能造成菌群失调而引起疾病,称为菌群失调症 。
正常阴道内细菌众多为何不致病?
虽有多种细菌存在,但由于阴道与这些菌群之间形成生态平衡,因而并不致病。
生理情况下,雌激素使阴道上皮增生变厚,并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,阴道上皮细胞分解糖原为单糖,阴道乳杆菌将单糖转化为乳酸,维持阴道正常点的酸性环境。正常阴道菌群中,抗微生物因子可抑制或杀灭其他细菌。而阴道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或外源性病原体侵入,即可导致炎症发生。